立即下载
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调查与思考
2012-03-22 11:26:27 字号:

    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立县”的战略,打造“生态山水名县”, 到2015年成功创建和谐幸福的国家级生态县。
    一、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差距分析   
    根据《全国生态县、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方案》,国家级生态县有五项基本条件和22项指标,创建工作指标多、要求高、考核严。江华既有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和基础,也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难度较大。全县80%的乡镇、村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村)”考核标准并获命名是全国生态县创建基本约束条件之一。我县已经验收并命名的只有一个省级环境优美镇(码市镇)和5个省级生态村。按照2015年我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要求,平均每年要创建5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而目前我县还没有一个国家级的环境优美乡镇或者国家级生态镇;没有一个国家级的生态村。因此难度非常大。    
    2、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偏大。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低于3.5公斤、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低于4.5公斤,单位GDP的能耗小于0.9吨标煤,是全国生态县创建的约束性指标之一。2011年1-3季度统计我县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强度分别为4.27公斤和5.8公斤,单位GDP的能耗是1.075吨标煤,均高于国家的标准限值,静态削减量分别为22.0﹪、28.9﹪、19.4﹪。因此,唯有加快生态经济发展,举全县之力实施节能减排,才能尽快降低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强度。    
    3、城镇污水处理率低。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大于80%是创建全国生态县约束性指标之一。目前,我县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为基本达到了考核要求。但各乡镇所在地污水处理设施基本上没有配套污水收集管网,且雨污合流。农村基本没有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4、环保基础设施不配套。我县的工业企业技术含量不高,生产工艺有待优化,环境污染治理的任务重。农村面源污染控制难度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偏高,秸杆综合利用率偏低。
    5、经济发展指标有差距。农民人平纯收入偏低,单位GDP能耗较大;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还未达到国家级考核标准。
    二、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思考
    生态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把这项工作任务真正做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做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工程,让群众完全认可。
     1、生态县建设“龙头”在山林。只有青山常在,才有天空常蓝,绿水常流。保护生态植树被,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在创建生态县中具“龙头”的作用。充分利用我县得天独厚的生态山水优势资源,全力建设生态山水名县。重点搞好涔天河库区沿河两岸生态植被的保护和利用,建设县城——涔天河库区——湘江、码市一线独特的景观带,创建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及麻江源自然保护区;加强东西河流域水体保护,充分发挥林、水、气优势,建设绿色江华。加强农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不断优化我县生态环境。到2015年,全县完成新造林30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133万亩,全县森林蓄积量达到17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生态县建设“难点”在乡镇。80%的乡镇和80%的村都要是国家级的生态乡镇和村,这是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基本约束条件之一。立足实际,创新机制,加快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步伐。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有6项基本条件和22项考核指标,与省级生态乡镇考核指标比较,主要增加了4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5项生态环境指标。从实际出发,制定分阶段的生态县建设的目标任务,同时制定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奖励政策,进一步明确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要求,明确各乡镇、各单位创建职责,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使之真正成为全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3、生态县建设“核心”在产业。就工业而言:目前“两高一资”企业较为突出,经济增长以量的扩张和消耗资源为主,导致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与新型工业化差距明显。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遂步淘汰一些落后产能和设备,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降下来,腾空环境容量。在新、改、扩建项目中,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严格控制“十五小”和“新六小”企业,引进象海螺、中国五矿、中国风电这样的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就农业而言:建设绿色农业基地。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倡导不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化学饲料添加剂,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生物有机饲料,全力打造绿色农业基地。充分发挥江华牛牯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示范作用,大力发展“瑶山雪梨”、瑶山茶叶、食用菌、土鸡、土猪等有机食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打造知名品牌。
    4、生态县建设“重点”在项目。在生态县的创建过程中必须始终突出项目带动作用,项目也是生态县创建的载体、生命所在。一是建设园林县城。 “三轴三绿廊”的城区道路、13个生态公园和水系、水面建设规划新鲜出炉。规划了苗圃公园、长征公园、舒家山公园、四联村公园、滨江风光带公园等公园建设。规划了平头岩边月亮湖、舒家山边醉海湖、江华大道南金钟岛、城北公园南老岩口区域、体育公园南区域、城南公园大山寨北风头水库等水面建设;规划了东西河,牛鼻孔,班田大井岩小井岩,白泉、四联新老岩口等水系建设。构建“城市在森林中,庭院在花园中,行人在绿荫中”的生态格局。二是建设生态家园。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依托中心城镇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实施户为主-村收集-乡转运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农村生活污水采用湿地处理措施,建设湿地处理池3653个(每个村居民小组1个);治理污染源普查已登记的2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为主体的“三清”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创建省级生态村417个、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2个、国家级农业生态园区1个。
    5、生态县建设“目标”在提质。就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群众得实惠,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具体来讲就是争创“全国六个第一”,即是:到2015年实现“县城绿化率全国第一;县城生态公园数量全国第一;全县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全县空气质量全国第一;全县水质量全国第一;涔天河两岸的森林景观美景度全国第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对策建议
    生态县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牢固树立以发展的理念保护生态,用生态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我们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目标就一定能达到。
    1、规划机制。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十分重要,县委、政府印发了《关于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意见》,正在编制《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总体规划》,将要通过人大的审议,并颁布实施,使生态县建设成为人民的意志,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逐步建立以绿色GDP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各乡镇也要尽快制定一个能管用、有约束力的《创建国家生态乡镇规划》,作为《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总体规划》的子规划,分解落实创建目标任务。
    2、推进机制。建立健全生态县建设协调机构和办事机构,成立高规格的“创建国家级生态县领导小组”和他的办公室,形成生态县建设的强大领导力量。实行生态县建设目标责任监督考核制度,纳入乡镇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要运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做法,将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22项指标,以交办责任书的形式下达给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问责;建立联络员制度,对每一份交办责任书确定1名联络员,定期调度。
    3、投入机制。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实质:就是一个项目、资金争取与投入的过程。包装项目、开发项目至关重要,把生态林业县、园林城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生态农业县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建设项目捆绑在一起,向上争、向上“拱”,确保重点项目投入到位。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投入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生态县建设“以奖代补”专项基金。同时,要坚持以改革的思路,运用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机制,吸纳外地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生态县建设。  
    4、监管机制。国家级生态县考核的22项指标中,涉及环境保护的19条,占86%。因此,要突出环境监管,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重点污染源巡查每月不小于2次,督促企业正常使用治污设施,防止偷、漏排污现象。加强对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监管,定期监测水源水质,确保饮用水环境安全。切实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全面开展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和环境监测各项业务,尤其要加强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建设空气和水质环境自动监测站,为环保管理和领导决策服好务。
    5、宣教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和培训,灌输生态理念,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发展观。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扩大公众参与渠道,强化公众的社会监督力度,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参与生态县建设。加强生态县建设媒介宣传和舆论导向,在各种媒体中开辟生态县专栏,形成城乡生态保护专门队伍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作者系县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编辑:redcloud

作者:龙能奇

来源:江华新闻网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