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路口镇成为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里有着江华平地瑶底蕴深厚的上伍堡瑶文化。在明清式建筑群落的瑶族村寨里,依然保存着瑶族千年来的民俗风情。今年3月,在该镇拔干头村寨里,我就亲眼目睹了一场瑶女出嫁的热闹场面。
农历二十一,李家幺妹李喜凤要出嫁了,这事是拔干头村寨里的头等大事,早听说要按传统的方式办喜事,姑娘要坐花轿,敲锣打鼓,又是八音伴奏,又是舞龙伴随歌舞。这一天正好是双休日,村寨附近男女老少涌来了六七百多人。
先是一条黄龙游动,举着龙珠的汉子左右旋转,龙随影相伴,舞龙的汉子都是瑶家年富力强的人,有着上伍堡特色的舞龙功夫。长龙在村子周围转了一圈,在新娘娘家转了一圈,亲朋好友点燃鞭炮以示祝贺。这算是开端。
姑娘要出嫁了,离开父母,离开兄弟姐妹,难分难舍,用“哭”来倾诉情意。出嫁的前两天早上就开始“哭嫁”。新娘子把“哭帕”遮于脸前,“哭”一阵,拿下一会,又“哭”一阵,如此反复。在新娘子家,插上了明烛,花灯,花树,新娘头戴凤冠,上满插满了山花,上身着装青布衫子,腰上系了红腰带,下穿红色花底裙子,手执帕子(叫“哭帕”)掩面哭泣,“哭”父母的养育之恩,“哭”远嫁他乡,无法尽孝道之情,“哭”难舍同胞姐妹兄弟之情。新娘子的“哭”词带着拖音,抑扬顿挫。新娘子挨家挨户地“哭”别,来贺喜吃酒的亲友们来了也加入“哭”别的行列。接亲的队伍来了,“哭嫁”达到了高潮。新娘哭得依依不舍,哭得嘶肝裂胆,满眼红肿。亲友中有人陪“哭”,新娘“哭”一阵,亲友“哭”一阵,互诉衷肠。有人唱道:
呼矣!呼矣!
莫要哭来莫要愁,男方起了凤凰楼。
凤凰楼上九把锁,九把钥匙归姐收。
金玉满堂由你管,不当媳妇当娘娘。
围上来凑热闹的人很多,年老的在看,在导引着年轻人按着瑶族习俗的程序,年幼的孩子好奇地张望,偷偷地瞅着新娘。八音吹奏得天响,顿时大地仿佛都在起伏着音韵,一场天籁的瑶歌在拔干头村寨上空攒动。这是大地春潮的涌动。瑶歌依依,民族风俗传深情。
两位妇女搀着新娘,娘家人一边哭唱着,新娘一边走着,一边扭头望着出了门。新娘在依依呀呀的哭诉中被推上了花轿,后面跟着挑吊箩的瑶族少女。雕花窗格的红顶花轿帘子一放下,新娘安心地不再哭泣,由四人抬着朝新郎家走去。妇女们送行一律头戴平地瑶家织布头巾,身穿蓝布衫子。一个着装艳丽瑶服的女子手托一盘五谷杂粮,一路甩撒,意示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在路途中,花轿停下一会儿,一位妇女要给新娘行洗脸礼,新娘要回敬洗脸礼。新娘洗脸意示改头换面,由客姑妹变成妇女,以后在婆家就是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了。
花轿抬到新郎家,有人搀扶新娘进屋,有人接下吊箩,接下来便是一场坐歌堂。
编辑:redcloud
作者:奉继回
来源:江华新闻网
本文链接:https://jianghua-wap.rednet.cn/content/2012/05/07/8526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