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网讯(通讯员 杨雄春)猴陂村位于蓝山县太平圩乡与火市交界处,背靠茶香雾缭的百叠岭,脚踏水流清澈的钟水河。近年来,这个不到300人的村庄三年投入338万元建设民生基础设施,人均投入一万余元,是全县人均民生投入最大的村。除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外,没有向村民摊派一分钱,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村具有如此巨大的能量?近日我们深入该村进行了采访。
人均水泥路20.7米,水泥路普及全县最广
猴陂村有5个村民小组,63户,286人,水田158亩,山林600余亩。在蓝山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该村2011年投入128万元修建通村公路4公里,投入60万元修建通组入户道路1.8公里,家家户户基本通上了水泥路,人均享有水泥路20.7米,并通过争取水利部门烟水配套工程,投入50万元修建农田灌溉渠道5000多米,基本实现水旱无忧;通过开展一事一议,投入10万元修建机耕道路1公里、河堤一处;并投入90万元,在钟水河畔修建占地400余平方米,集会议室、集体家宴、文化戏曲表演、体育健身休闲、办公楼、医务室于一体的村级活动中心,使村民在家门口健身、跳舞、看戏,在村里就近就地就医。村主任尹海斌胸有成竹地介绍:“我们下半年我们还准备接通自来水,新建灯光球场、农家休闲中心、绿化带和卫生公厕,过年过节邀隔壁村来打球、请戏班子来唱戏、请电影队来放红色电影,让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城里面的文化娱乐。”
三年挖出200万元收入,天然宝藏富乡村
2006年的一场大洪水,把猴陂村的荒坡地冲出了一个20多米的口子,露出了含沙量极高的砂土层。楼溪人把沙子开采后卖给建筑商,形成了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开采一年多以来,已产生收入200万元。此外,还在钟水河下游段引进了一个投资1000万元的小水电站,村里除获得30多万的征地补偿和每年1万元的管理费收入外,还可长期免费享受照明用电。今年,村领导班子又把长期荒置的200多亩坡耕地收归集体,统一进行油茶产业开发,完成油茶新造201亩,打造了一个新的集体绿色经济增长点。村里还准备在开采砂场的地方挖一口大型鱼塘,建一个生态休闲农庄和露天游泳池,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并在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路段开展‘重走红军路’活动,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现任村委会主任尹海斌曾是南下经商的精英。2009年,他毅然放弃苦苦经营了17年的服装生意,回村当了一个小小的村组长,带领村民一起开展新农村建设,使村集体从2003年前的集体“零收入”发展到2011年的年收入100余万。村里60户人,近两年起新楼房的就有30多户,占到一半以上。尹海斌信心满怀地说:“我们还要发动周边的几个村也把集体产业发展起来,让周边一带都成为科学发
编辑:redcloud
作者:永州网
来源:永州网
本文链接:https://jianghua-wap.rednet.cn/content/2012/05/08/8526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