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接壤的地方,就是江华瑶族自治县。这是一个瑶族人口居住最多的地方,也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走进江华,美的风景,美的情怀,美的韵味,就会迎面扑来,抚摸你的脸,轻柔你的心,悄悄的拍打着你的灵魂。让你在山美、水美、城美、人美的梦幻中品味如诗如歌的旋律,感受自然美和人性美的交融,聆听那悠悠缠绵的山山水水的诉说和千百年来汩汩流淌在血管里的那些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精神,……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说:江华,你真是太美了!
江华的山美,美得富有风采。 江华的山就像一个含蓄多情的女孩,叫你永远充满了遐想。春天,她是一方绿的舞台。走进山里,草是绿的,树是绿的 ,水是绿的,就连鸟叫的声音也是绿的。呼吸一口大山的空气,你的整个心里也就泛起了绿的涟漪。夏天,她是一片花的世界。置身其中,你领略的是如梦如幻的意境。山里的季节来得晚些,夏天的花便开得格外灿烂。杜鹃花开得热烈红火,鸡子花开得香气扑鼻,野蔷薇开得羞羞答答,还有那些桃花、李花、柚花、柑橘花……一树树、一丛丛,真令人心醉,逗得蝴蝶翩翩起舞,逗得蜜蜂川流不息,当然,也逗出了人们的情丝缕缕。秋天,她是一个果的市场。放眼望去,山里那一树树熟透的野果,真让人垂涎欲滴。在现在这个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时代,能吃上野果也是一种奢侈和时髦,更何况野生植物果实具有许多治病和强身的功能,于是,野果就更是身价倍增了。那些散落在山里的银杏、板栗、罗汉果、猕猴桃……数也数不清,满山遍野都是,随手抓一把,就可以饱尝口福了。冬天,她又是一座心的家园。离开城市的喧闹,躲避污染的环境,来到江华的山里,你的心就会觉得安宁,张口呼吸,你会觉得自己真正回归了自然。山里的空气是清新的,就像女人身体里流出来的乳汁,总是那么清洁,那么甜蜜,那么令人依念,就像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心灵找到了归属的家园。
江华的水美,美得富有品位。江华山高林密,江多水秀,发源于本地的大小河流就有286条。它们清澈见底,碧波如镜,倒影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打扮了百里连绵的瑶山,浇灌着沿途两岸的良田,养育了一辈一辈的瑶族同胞。
江华的水是有个性的,最常见到的就是易涨易退山溪水。大山里的溪水就像一个顽童,充满了天真无邪、烂漫自由、无拘无束的个性。倘若有一夜的疾风暴雨,山溪就变成了一条咆哮的孽龙,击石撼树,携泥卷沙,奔腾呼啸,就像是一个撒野的孩子,让人感到震撼威胁。可一旦风停雨止,几个小时,洪水就会退去,泥水就会渐渐清晰透亮,轻轻地弹奏着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江华的水是有魅力的,最值得提起的就是藏金匿宝滩头水。滩头水浅,浪花叠翠,能给人以美丽和欢乐。赤足涉水,碰上好运气,你会见到一条娃娃鱼。山里人有句俗语“鱼娃娃、牛娃娃,捡个娃娃年年发”。滩头水边有密密的水草,常是野鸭栖息的地方,伸手往水草里一摸,就会拾到一两个野鸭蛋,这便是野炊的好食料了。更有吸引力的是,滩头上集结的石头被长年的山水冲刷洗涤,形态变得千奇百怪,万象皆有,百物俱神。倘若拾到一块有创意的石头,被某个收藏家看中,你就会在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了。
江华的水是有贡献的,最令人激动的就是赶羊放排桃花水。山里的水除了用来发电、灌溉,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外,还是山里人用来运输的一条重要水道。
开春雨下过之后,风吹树动,雨打花枝,三、五片桃花飘落在溪水里,于是,桃花水就溢满堤岸,这就是山里人赶羊放排的好时机了。瑶胞们各家各户把去年砍下的树筒子做上记号,一批一批地流放到溪水里,这就是赶羊放排了。虽然赶羊路上艰苦卓绝,危象环生,但走惯了水路的山里人吃苦耐劳,聪明灵巧,总是一次一次地战胜了困难,把树筒子卖到了城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就是在江华拍摄的。
江华的城美,美得富有特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典型的瑶族特色。走出火车站大门,一眼就看到高置于车站广场上的那根横空出世的长鼓,这就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名片。它长15米,直径2.8米,重15.6吨,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铜制长鼓。配合着火车站别致的瑶家吊脚楼造型,周边的五亭长廊,飞檐卷角,画栋雕梁,及汉白玉装饰的金水三桥,共同构筑出瑶族都市传统风格和现代美学完美结合的深刻内涵。
其次,留下记忆的是深厚的历史古色。为了见证历史的发展,江华县城在新城的一角还巧妙的保留了一条“沱江老街”,这是明、清、民国三朝的县城旧址。它依山傍水,青石铺路,两旁的木楼全是清一色的瑶家吊脚楼长廊,一字儿摆开,本来就不太宽敞的街道就显得更加苗条了。大凡天晴无雨,这些吊脚楼上总会支出一根根竹竿,晾晒衣物,红红绿绿,五花八门,加上屋檐下的串串红辣椒、束束黄苞谷、个个白里泛青的葫芦瓜,形成了两条颜色丰富的夹街彩带。似乎还在顽强的诉说着当年那段繁华的历史。
再次,打动人心的是鲜明的时代亮色。江华的城市建设格局,一切都以科学为宗旨,洋楼的设计,充满了瑶家人的美学观念,土楼的建设,又赋予了鲜明的时代气息。整个城市新老街道巧妙衔接,融为一体,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自然搭配,相得益彰。城市交通畅安便捷,功能区分科学合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均令人耳目一新。难怪人们一走进城区,就会情不自禁地说:这就是全国最美的县城!
江华的人美,美得如诗如歌。
江华的瑶家人,他们的心灵就像山里的清泉那么纯洁、晶莹。他们勤劳扑实,勤恳劳作,一辈子简简单单。他们不会吹牛拍马,不善阿谀奉承,从来不搞歪门邪道。城里的人一到山里,只要把背包往壁上一挂,就知道你要在这里驻足,他们就会热情地做饭煮酒,倾其所有,高兴地款待客人。他们的房屋从不上锁,把门一关,就外出做事,绝不会丢失东西。山里人谈恋爱也很有诗意,丢一串山歌,就找到知音。
江华的瑶家人,他们的智慧就像山里的野花那样美丽、自然。他们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创造了独特的瑶族文明。他们用巧手创造出来的服饰文化、美食文化、建筑文化、歌舞文化,无不显示出这个民族丰富旷达的聪明才智,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江华的瑶家人,他们的风情就像山里的云彩那样优美、动人。来到江华,只要看一次欢迎客人的长鼓舞,听一曲寻找知音的对山歌,体会一回婚嫁前夜坐歌堂,那些热情洋溢的发自内心的情感,那些跌宕起伏而又充满激情旋律,那些朴实无华的自然流露的原始音符,不能不让我们肃然起敬。于是,我们从心灵深处感受到:瑶家人美,美得如诗那么丰富,又美得如歌那么坦诚。
体弱多病的母亲踏起碓来原本就很费力,可她常常还要背上一个小小的我,这就让她要付出更大的力气。她用脚板顽强踏碓的动作一上一下飞动着,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我就在这一上一下的颠簸里渐渐长大,世界也渐渐如母亲回头的笑脸般绽放于我的内心。碓在舂着粮食时还能发出“嘭--,嘭--,嘭--”的沉重响声,这既是碓和大地、和粮食三者间的私语,也是伴我进入梦乡的催眠曲。沉闷里能让人听出生活深深的叹息,钝响中且暗含着命运痛楚的呻吟。后来,母亲的那只用来踏碓的脚便因劳累过度而患上了严重的痛疾,瘦得也如同成了一截细细的碓头。
老实木讷的碓,一生一世就这样屈居于命运的最底层,苦守着清贫的时光,为喂养着草根众生的空空饥腹,任凭行足无尽地践踏。那浸透了劳作者汗水的粒粒稻谷,惟有投身于这小小的碓坑,任其碓嘴的一番痛苦的“撕咬”后,才能蜕去其金黄的华美外衣,裸露出自己那“米”的高贵原形,以挤身于世俗的火堂饭锅,去获得某种生命的升华和精神的涅槃……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千年前一个叫惠能的唐代樵夫,他就是为了获得生命的大智慧,竟然跑进一个寺庙,腰负顽石(和母亲背着我何其相似),艰苦地踏碓数月,才顿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而成为中国的禅宗六祖。作想一字不识的蛮夫惠能,一定是从每日踏碓的苦累忙活里,从稻谷被碓蜕化为白米的神秘过程中窥视到了生命的某种本质精神,才开启了自己的慧心吧。
故乡的那架历尽了时光碾轧的老碓自然早已不复存在了。它只是曾经被少年时代的我无数次当成模型和玩具来制作。我不记得我制作了多少个小小的碓,尽管有些制作的也惟妙惟肖,但我却从来没有利用它们舂出一粒白米,当然这些小小的碓也无法发出那种叩击大地的闷声沉响。在无数次摆弄着这些小小的碓时,沉溺于内心的我,便一遍遍去想像着母亲踏碓时的情景和声响,同时嘴里还会发出连自己也听不懂的喃喃声,如同和碓在进行着亲密的言语交流。
如同转世投胎,多年后,碓再一次显现于我的眼前,则是在苍莽千里的大瑶山了。--在一个偏僻的瑶寨,我看见瑶家人为了驱逐偷吃包谷番薯的野兽们,竟然在村旁的溪涧谷壑边安装了许多用青竹制作而成的水碓。这种水碓利用水流的推动让其上下运动,去叩击着碓头下的一块石头,从而发出空空的声响,以将兽物吓跑。碓在这儿早已放弃了它舂米的重要功能,如同一位修行者历经苦难,终于获得了与世界对话的权力。只是,碓的言语只能说给瑶山里的草木和兽物听,说给山风和流水听,偶尔也说给一些路过瑶山的孤独者听。
没错,置身于这混沌未化的茫茫林海中,凝视着清澈若无的流水款款而来,无休止地推动着这一架架精巧的水碓,恍若神灵一遍遍挥动着他那无形的手,使其发出了此起彼伏的满山空响,在暗暗惊叹瑶家人的聪慧之时,也总会疑心是谛听到了母亲的呼唤,或是某座禅寺里木鱼的古老寂响,令人不免生出诸多的怀想和冥思……
编辑:redcloud
作者:张国权 王金梁
来源:江华新闻网
本文链接:https://jianghua-wap.rednet.cn/content/2012/05/15/8526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