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生态与特色兴乡 构建和谐富裕贝江
2012-05-29 19:33:27 字号:

 

 一、贝江乡基本情况

贝江乡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南部,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3079户,11484人,其中瑶族人口占80%以上,是瑶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有林面积27.78万亩,其中国家生态公益林10万余亩,森林蓄积量约7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5%。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约1800毫米,境内有凌江河、冯河、贝江河三条主要河流和苗竹冲、杉木冲、鱼晒冲、泮涓冲等支流,建有小水电站21座,总装机达3.66万千瓦,享有“小水电之乡”之誉。

二、生态与特色兴乡,构建和谐富裕贝江的基本条件与优势

1.自然生态条件优越

贝江乡素有“天然氧吧,湘南之肺”的美称,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十分丰富,山峦层叠,树木茂盛,山水相映,到处可见青山、绿水、蓝天成一色的美丽景象。现有的旅游景点“蜜蜂吊”瀑布群、天堂瑶寨和凌江(连华)库区沿河观光带都以其原汁原味吸引着四方来客。另外还有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如始建于民国时期的金竹院古民居、里六源日出观光点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资源,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依托。

2.民族民俗文化浓郁厚重,人文环境优越

作为瑶族大乡,贝江乡瑶文化底蕴深厚。有独具特色的瑶族长鼓舞、板凳龙舞、伞舞、穿鳖舞、瑶族服饰、瑶歌对唱、瑶族“八音”民乐、瑶家吊脚楼等瑶族民间文化资源,另有盘王节、禁风节、赶鸟节等瑶族传统节日,是国内外瑶族人民寻根问祖的好地方。1998年,贝江乡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湖南省文化艺术之乡”,由于瑶文化传承、弘扬工作卓有成效,2011年先后被湖南省文化厅、中国文化部评为“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3.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贝江乡东与码市镇、蓝山县荆竹乡相接,南连未竹口乡,西与水口镇毗邻,北与湘江乡交界。326省道穿乡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沿省道往北1小时可达县城沱江,至旅游胜地桂林仅需4小时车程;往南每日有班车直达广东连州,沿107国道到广州、东莞、深圳等沿海城市仅68小时。上述交通所连结的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是旅游消费增长的地区,满足贝江旅游“走出去”的发展要求。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先发达地区人民对生活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他们向往大山,特别是拥有山青水秀空气好的地方,“探险游”、“自驾游”等成为了他们亲近大自然,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据初步统计,仅今年1-4月份,来贝江旅游探奇的外来游客达2000多人次,其中接待团体游达20余人,人员涉及北京、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浙江、福建、上海、深圳等地,可以讲,贝江旅游大有可为。

三、生态与特色兴乡,构建和谐富裕贝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在看到贝江在生态与特色兴乡的优越条件的同时,贝江乡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潜在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认识不足,受短期收益型心理影响,重视不够;二是人力资源缺乏,特别是在瑶文化的传承与展示方面,后继乏人;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如交通、通讯在有关景点(区)不畅通,游客接待等旅游服务设施缺乏;四是规划仍处于初始阶段,甚至可以说是处于理论阶段;五是生态与特色的包装、推介不够,基本上还处于“酒香在深巷”的状况等等。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主要是要加强教育引导,建立和完善发展规划,分期有序的将生态与特色兴乡工作积极稳步推进。

四、生态与特色兴乡,构建和谐富裕贝江的基本思路与想法

根据县委提出的“四大战略”、“五个全力打造”、“六个全国第一”的发展战略,贝江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提出了“生态立乡、文化强乡、旅游兴乡”的发展思路,拟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通过生态保护与建设同文化传承与展示并举,大力发展生态民族民俗旅游,努力构建和谐富裕贝江。

第一,从“山”字上下工夫。按照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建设工作的意见》(江发〔201210号)和《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江发〔201211号)的文件精神,首先,引导、鼓励、保护、建设和发展生态资源,有效增加生态林面积,注重多树种、多方式造林与抚育、按照“红线区内禁伐、区外少伐”的原则,管护相结合,提高森林病虫害抵抗能力,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对木材加工企业发展的科学引导;加快沿河、主要干道和景区沿线(边)生态景观建设步伐,营造绿色天然屏障,在沿景区一带,重点建设景观林,形成景观带。其次,发展水果、茶叶、特色养殖等林区“短平快”项目,加快茅坪岭村千亩柑橘基地和上梅口村班竹源千亩茶叶基地的建设,引导群众养殖土鸡、土猪、山鸡(蛙)等特色养殖业,为游客办“农家乐”提供服务和平台。强调群众的参与性和收益性,打破“靠山吃山、伐木为生”的传统,只有群众参与,让他们获得了利益,才能让他们体会到资源的价值,自觉地进行资源保护。

第二,从“水”字上下工夫。生态资源与一般的资源是不同的,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无论是山林,还是水体都存在这个问题。涔天河水库扩建后,形成天然湖泊,发展“水上游”旅游项目,水体、水质成为重点保护对象,因此在保护好沿河生态植被的同时,要加强“水”的保护。首先,坚决不上“三高”企业,杜绝工业污染。其次,加强治理河面污染,科学处理生活污水。以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为契机,在全乡范围内实施全民参与的“清洁乡村”工程,保证垃圾不入河。同时,对采砂、捕鱼等活动进行集中整治,对影响湖泊水质的行为进行彻底规范。最后,加快环保设施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建设污水处理项目,实现村庄污水达标排放。在加强“小”的保护同时,注重“水”的利用,做好“水”字文章,要大打天然无污染、富含矿物质,潇水源头的“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欢迎到乡建立矿泉水、纯净水厂(企业)。

第三,从“文”字上下工夫。以涔天河水库扩建移民为契机,做好“文”字文章。对于后靠移民,要统一规划,建具有瑶家特色的瑶家吊脚楼群,形成居住集中的瑶家特色村寨,打造和展示集瑶家建筑、瑶家小吃、瑶族歌舞为一体,具有浓郁瑶族氛围的旅游品牌。对于新乡政府的搬迁,乡政府新址的瑶族文化广场、瑶族风情街要纳入项目建设,将乡政府所在地打造成为集中展示瑶都特色的精品集镇。以弘扬和展示瑶文化为出发点,大力挖掘、传承、发展瑶族软文化,鼓励穿瑶服、唱瑶歌、跳瑶舞、学习瑶族器乐,挖掘最原始的瑶族婚、丧、嫁、娶的习俗和居住饮食文化,为民族民俗游注入丰富多彩的“瑶元素”。

第四,从“合”字上下工夫。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各景点(区)的生命力,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山”、“水”、“文”的整合。即自然山水与文化的整合,在贝江的景点(区)不仅要生态环境优美,还要文化内涵丰富,显现自然与文化交融的特点,打造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旅游景象。另一方面是“点”、“线”、“面”的联合。即依托景点与景点的连接,形成风景线,点线相结合形成面。具体讲,就是要通过“点、线、面”的有序联合,将贝江乡的旅游景点与本县其他旅游连成片,共同融入广西桂林和整个华南旅游圈中去,使贝江乡景点,乃至全县的旅游实现“连得起、走得出”的远景发展目标。

 

编辑:redcloud

作者:欧阳江湖

来源:贝江乡党委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