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日本使用地震紧急预警系统为民众进行地震预报
2012-05-31 08:39:14 字号: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洋):连日来,我国唐山和意大利多地接连发生地震,而相关部门在地震预报上发布十分谨慎,其原因主要是怕引起不必要的民众恐慌。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在地震预警上有着一套非常完整和行之有效的系统。那么日本在这一方面又是怎么来防止产生民众恐慌的呢?本网连线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日本记者王洋,介绍日本平时是怎么样来进行地震信息预报的?

  记者:日本的地震紧急预警系统开发于2004年,之后在一部分公共设施内开始了试运行。2006年以后,这一系统开始逐渐走入了企业。到了2007年,地震紧急预警系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几乎覆盖了除远离本土的部分岛屿之外的所有民众。根据日本于2007年修改并实施的《气象业务法》的规定,日本气象厅具有发布紧急地震预报和警报的法定义务。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地震发生以后,气象厅会根据震源地附近设置的地震监测仪捕捉地震波的数据,进行分析,推测出震源的具体位置和地震的强度,并且预测出地震波到达各地方的时间和强度,尽可能地进行早期信息发布。在气象厅发布信息以后,媒体或通讯企业会通过专用的信息通道接收到预警,并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对一般民众进行发布。

  比如,在日本看电视的时候,时常会听到里面响起一种特有的警报音,电视上面会提示在哪里发生了预测为多少级的地震。如果是在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有时也会中断新闻播报,紧急插播地震预警,提醒观众“马上会有强烈的晃动到来,请大家注意自我保护”。在去年“3·11”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余震不断,且伴随着海啸,在直播节目中电视画面的边框上一直保持着灾害信息的实时发布。另外,手机的警报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般在发生较强的地震时,手机会伴随着震动发出一阵比较刺耳的警报声,同时屏幕上也会显示出地震预警的信息。

  主持人: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那么频繁的地震预警会不会在当地民众间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记者:可以说日本的地震紧急预警系统在保护民众生命财产方面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的,这来源于几方面的因素。首先,地震对于日本民众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人们不会对突如其来的地震过分地恐慌,地震预警虽然只能提前20秒左右作出提醒,但是这也防止了人们对地震过度放松警惕。其次,就是要保持信息发布的高度准确,尽量减少误报,这才能使之成为一项有益的公共服务。

  其实,地震紧急预警系统真正在普及之前也是经过了3年左右的试运行的,其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考虑到这种信息发布是否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因素。目前,日本在预警信息发布上,也是在这一方面作出了考虑的。他们所采取的做法是,将预警对象分为两种:即“一般民众”和自愿高度利用该系统的“特殊群体”。气象厅向“一般民众”发布的是地震强度到达5级以上的“地震警报”,这是强制接收的。而这个“地震强度”是日本根据地震给对象观测地区造成的晃动强度所订出的分级,最高为7级。一般来说,到5级以上就意味着可能会引起重大灾害。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根据自身需要定制了地震预警信息的“特殊群体”,日本气象厅会在地震强度达到3级以上,或者是里氏3.5级以上便会进行信息发布。这样一来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地震预警信息所带来的不安因素。

  另外,据统计,从该系统于2007年正式投入使用,到去年“3·11”大地震之前,日本气象厅共向“一般民众”发布了17次地震警报,其中误报1次。“3·11”之后,截止到今年1月27号,则总计发布过100次地震警报。

  主持人:那么以你在日本的经验,这种地震警报起到的作用大么,会不会在日常生活中造成困扰?

  记者:在我看来,这个地震预警系统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的,虽然预测时间很短,但是哪怕提前10几秒,也能够让人有所准备,选择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环境来躲避。但是,特别是在“3·11”地震以后,确实每次听到那种特有的警报声音都会有些心有余悸的感觉。而且预警信息也还是不能保证100%准确的,29号的凌晨2点多东京附近的茨城县就发生了一次地震,当时晃动还是比较强烈的,但是我的手机却一点都没有反应。有的时候,虽然在听到警报以后绷紧了神经,但是晃动却非常轻微。还记得在去年3月11号时,手机同样也没有报警,而我是在第一次强震后打开电视才看到了地震信息。所以,在日本这样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里,也不能够完全地依赖地震紧急预警系统。

  一般的老百姓家里,都会预备上一个应急包,准备一些电池、手电、水、应急食品之类的东西。因为一旦发生强震,断水断电和物资供应中断的情况最少可能会持续一周的时间。而在平时,还得养成一个习惯,多注意确认所处环境周边的应急逃生通道、设施,以及紧急避难场所等等的信息。这样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常备无患。

编辑:redcloud

作者:王洋

来源:国际在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