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时空的隧道
——G207双牌尚仁里至道县县城段公路改建工程侧记
司仙坳隧道施工现场。周燕妮 摄
永州日报讯(记者 周燕妮)[项目概况]双牌尚仁里至道县县城(双牌大山)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是我市G207公路改建工程项目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全长45.6公里,其中双牌境内段长31.1公里,道县境内段长14.5公里,全段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预算总投资为5.69亿元。该项目自2012年11月8日施工单位进场建设以来,截至今年4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5552.4万元。
从双牌到道县,蜿蜒曲折的高山公路九曲回肠让人生畏,总距离不过50公里,却要花费2个小时的车程,遇上恶劣天气,更是险象环生。双牌岭是我市南北交通的咽喉要塞,同时又是阻隔南北交通的一道瓶颈。207国道双牌尚仁里至道县县城公路改建工程就是突破瓶颈、打通要塞,进一步缩短南北之间距离的极其重要的一环。
赤日炎炎,记者走入207国道改建工程司仙坳隧道标段,捕捉整个项目最长隧道施工的火热场景。还未到达施工现场,机器与山石碰撞发出的轰鸣声早就响彻山间。“前面就是司仙坳隧道,是207国道改建工程的第四标段。”项目经理胡国胜告诉记者,司仙坳隧道全长1650米,净宽10米,净高5米,目前已经挖进140余米,预计今年年底前可挖通。
采访车在一个分岔路口处停下来,老路与临时通行的新路间落差约有2米,沿着老路走过去就是司仙坳隧道的施工现场。在大卡车、挖土机、压路车等大型机器间穿行的工人们身形矫健,红色的安全帽下是一张张黝黑发亮的脸。
四川人张德贵,是隧道工程师,今年55岁。他耐心地给记者解释隧道的施工情况。2月26日项目部进场,4月20号隧道开挖,前期准备工作花了两个月时间。为了不影响正常交通,工程队将老路自东向西平移了40米,从谷底填埋上来约30米高,填埋的土方都从山外运进来。
“隧道开挖后,最初是Ⅴ类围岩,土加石,容易塌方,一天只能推进3-5米。”张德贵告诉记者,为了防止隧道开挖时掌子面前方围岩不能自稳而出现坍塌,保证施工的安全,必须加密超前小导管,因而进度很慢,两天只能进行3个循环作业,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七八天。随着隧道的推进,更好操作的Ⅲ类围岩出现了,两天5个循环作业,每天可推进8-10米,整个项目部特意进行了加餐庆祝。
为了保证工程进度,项目部加上后勤人员共120多人,三班轮岗,分时段吃饭,一天24小时施工。当日中午11点左右,后勤人员开始洗碗刷锅,新一轮上岗的时间也到了。一位20出头的小伙子跨上一辆轮子比人还高的推土机,帅气地驶入了隧道。来自冷水滩的李师傅是压路车的驾驶员,到项目部3个月了,与当地居民也混熟了,当他驾驶压路车缓缓前行时,居民家的一条狗则一路小跑地跟在后面。而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张德贵则是日夜不得清闲,半夜手机一响,便立刻起身,原本休息时间的晚上11点至清晨6点,张德贵平均每天晚上要起床3次。
“隧道打通后,不仅能缩短空间距离,更重要的是路更安全了,行驶速度更快了,花在路上的时间也缩短了。”张德贵说,搭桥修路自古便是积功德的事,他为自己能从事这份工作而感到自豪。
记者感言:在施工工地,随处能看到焊花飞溅、挥汗如雨的劳动场景。由于安全防护需要,炎炎夏日施工人员却从头到脚裹个严严实实,一天的活干下来,贴身的衣服都起了一层“盐花”。当有一天,我们终将坐车行驶在这条穿越双牌大山的隧道时,应该要从心底对挥洒智慧和汗水的建设者们道一声谢。
编辑:redcloud
作者:永州网
来源:永州网
本文链接:https://jianghua-wap.rednet.cn/content/2013/07/02/851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