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组到两岔河乡拍摄纪录片《长鼓手艺》
2015-05-11 17:36:28 字号:







       江华新闻网讯(通讯员 龙淑娟 王萌嶷)近日,两岔河乡迎来了几位北京客人,他们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组——百集纪录片《手艺》的导演们。该栏目聚焦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制作与传承,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与手工艺人的现状,紧扣对“手艺”最正统的认知,即以双手与简单工具配合所产生的手工技艺和艺术,关注那些需经数十年积累后汇于双手,且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传统手艺,表达手工艺者对于传统的执着与坚守。
       栏目组此行两岔河乡主要是为了发掘、记录、原始长鼓的手工制作,宣传瑶族文化、长鼓风情。拍摄纪录点在两岔河乡蕉叶村的原始瑶民吊脚楼处,为确保拍摄纪录片的顺利进行,两岔河乡政府积极配合栏目组的拍摄工作。瑶民们热情高涨的表演了原生态长鼓舞、坐堂歌、冲糍粑等,两岔河乡土生土长的手工艺人,74岁高龄的盘上科老人,现场演示原始长鼓的整个手工制作过程和长鼓舞的套路跳法等。
       盘上科老人做的长鼓,纯粹用手工制作,跟市面上销售的长鼓完全不一样。制作长鼓的工序很多,选料是最重要的一环,所用的木料须用十年以上的椌桐木,树砍下后,锯成鼓身的长短(鼓长两尺三,两头直径约四寸),剥皮、阴干(就砍树这一过程就拍摄了整整5个小时)。用刀斧砍削成两头大、中间小的喇叭型,用刨子把鼓身刨平,然后用砂纸细细磨光滑。初胚做好后,用凿子把鼓的两头挖空,再用炭火把鼓身中间全部烧通,然后在两头蒙上鼓皮,用竹钉钉好,再用桐油抛光,很少用油漆或者用油彩描花纹。皮料的选料更为讲究,山里的野麂子皮最为一乘,取一张野麂子皮,用石灰、米粉浸水泡三四天,润皮、脱毛、剔除油脂,再晾干。这样制成的鼓皮韧性好、颜色透亮,敲打起来声音清脆又耐磨。如今,江华瑶族长鼓舞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瑶族长鼓已从江华瑶山走出,走向全国、全世界更为广大的舞台。为了普及推广瑶族长鼓,盘上科老人坚守自己手工制作长鼓的老手艺。他坚持自己动手,每年都要完成一百来个手工长鼓的制作。
       整个拍摄时间从5月1日开始至5月9日结束,为期9天,届时节目将于5月25日晚上8点30分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

编辑:redcloud

作者:龙淑娟 王萌嶷

来源:江华新闻网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