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喜迎江华60周年县庆 为了人民的健康
2015-09-02 09:55:46 字号:


        江华瑶族自治县卫生事业经过几代卫生人的不懈努力,实现了51万瑶汉各族人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基本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和医疗保障,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1955年成立瑶族自治县初期,江华境内只设有1所卫生院,1所妇幼保健站,5所区卫生所,5所中西联合诊所,5所矿务、学校医务室,卫生技术人员74人,病床20张。60年代,随着区、乡建制政策的变更,农村相继成立了公社卫生院,大队成立了卫生所。70年代,全县实现合作医疗,农村建立了大队合作医疗站,缺医少药状况逐渐改善。80年代以后,江华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把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纳入江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农村卫生事业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至2014年底,全县拥有各类注册医疗机构331所。其中县直医疗机构6所,乡镇(中心)卫生院22所,国有林场职工医院1所,民营医院2所,村卫生室280所,个体诊所18家。全县医疗机构建筑总面积14.93万平方米,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60人。全县总床位2569张。基本形成了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私营医疗机构为补充,覆盖县、乡、村全体城乡居民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村,大病不出县城,危重疾病得到及时救治的目标。
医疗技术显著提高
        建县伊始至70年代末期,全县所有医疗机构门诊看病仅靠“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基本医疗设备开展诊疗活动,中医则依靠传统的“望闻问切”手段,凭手摸触诊,靠经验判断,西医仅能开展一般内、儿、妇科诊治和清创缝合等简易业务。60年后的今天,以江华县人民医院为代表的县级医院,不仅医疗环境大大改善,而且加大了对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先后开设了常规门诊、住院部、120急救、重症医学科等数十个功能齐全的诊疗康复科目,近年还引进了核磁共振、进口螺旋CT机、DR数字化X机、进口四维彩色超声诊断等大型诊疗设备,能开展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肝叶切除术、髋关节植换术等高难度手术,能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和抢救各种急危重症病人。据2014年统计,全县医疗卫生单位拥有万元以上设备732件,总资产4.02亿元,净资产1.82亿元,总诊疗人次154.86万人。
公共卫生保驾护航
        一是基本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江华从2009年全面实施11大类43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至2015年6月,全县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完成465411份,建档率达91.25%;传染病疫情处置和报告率100%,一类疫苗预防接种率均保持在95%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7.35 %,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80.79%;在管65岁以上老年人并建立健康档案46986人、体检率90%以上;婚检率达87.34%,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80.1%;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开展了中医药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省、市要求。
        二是疾病预防控制成效显著。解放初期,为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全县大力推行预防接种,普种天花、霍乱、伤寒等疫苗,1954年消灭了天花。经过30多年的努力,脊髓灰质炎、疟疾、丝虫病基本消灭,地甲病、疥疮等基本控制,百日咳、痢疾、麻疹、流脑逐年减少,其他传染病大幅下降。80年代后,计划免疫工作扎实开展,有效保障了下一代儿童健康成长。原江华县防疫站出色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后,于2004年组建为江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来,充分发挥日渐完备的疾病检测系统和手段,建立健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疫情信息网络,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预防控制和处置能力,确保了冰灾、洪灾等自然灾害无大疫无大病发生。

编辑:redcloud

作者:许红亮 唐建国

来源:江华新闻网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