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瑶都森林奇境·走进三湘第一林场”文学摄影大奖赛初选作品·文学类031号
做时光的拾遗者,寻访江华的浮光掠影
一
做时光的拾遗者,寻访一座城市的浮光掠影
彼时,十万云朵泼墨江山
并用裹挟烟霞的山峰,勾勒出江华的似水年华
彼时,历史屯兵于此。遗址上的草木
点睛于一个烂漫的黄昏
彼时,那个啖下落日的人
收紧了俯瞰苍生的目光
还在沧桑凝结成雨露的角落
用一指辽阔,点亮商周时代的灯火
二
在泉声中打坐。泉水漫过岩口
漫过岩壁上,那些镌刻古今的诗文
从竹园寨赶来的风,转身趟过阳华岩
岩上的微尘抱团取暖,互诉衷肠
其中一粒在岩下,皈依于一泓泉水的清凉
彼时,清风念经。彼时
阳华岩成了高僧遗落在江华的木鱼
等待那个身怀佛心的人,将之敲响
三
可以断定的是,寒亭是江华留在光阴中的一个感叹号
记忆在旧址上留下蛛丝马迹
面孔却在经年的风雨中,渐渐模糊
只有碑刻的温度,遗留了一座亭子的体香
此时,题咏的文字
是往事的纹理。从崖壁上溯回从前
寒亭依稀可见
只是一位唐朝的县令
建好了寒亭以后,便没有了踪影
四
盘绕的幽林,是苍茫大地的补丁
洞口被时间放大
被时间镂刻成,古今诗人的居所
“我愿天下无冻妥,有如此谷安生灵”
暖谷的襟怀,被诗句无限扩大
就连边上的寒亭,也因为暖谷的暖
从此有了柔情和温暖
在此庇尽天下寒士。洞外,天下太平
洞内,每一个春秋
都是举杯酣畅、推心置腹的日子
五
坐化在石拱桥上。桥上,传经的云朵
在天的尽头悟道参禅,桥下
溪水的澄澈,洗礼了往来之人的目光
只有一眼清泉兀自闲坐。彼时
黄昏被流水收拢于潇水河里
一块顽石,被微漾的浪花换骨洗髓
彼时,浪石寺在波澜不惊的恬静里超度兵火
彼时,一些古木,撒下浓荫
仿佛是为了一座古寺,缝纫一袭通灵的袈裟
六
按兵不动的石山,终于辟出乾坤
其南,飞岩悬天,其东,内蕴灵奇
以一截石乳为据点,开拓整个洞天的辽阔
石鼓奇音被具象成伏石,洞悉虚明洞的前世今生
只有狮子岩蹲在山下,守望喜鹊塘村的春夏秋冬
其时,田野聚焦成一纸丹青,与寒亭暖谷各梦千年
七
泉水不老。光阴不老。江华不老
撷一朵兰花作伴,在洄溪尽处曲水流觞
也掬一捧清凉,濯心洗耳。不老泉是一个酒盅
为了一个醉笑三万场的知己,等了千年万年
我在此饮下寂寞,饮下清欢,饮下清风
饮下鸟鸣。饮下神州瑶都的十万河山
与一位造访于此的古人互通有无
也饮下天河倾下的月色。饮下了,与天寿
与地寿。与一眼清泉,对望三世三生
八
这是一道触目惊心的伤口,结痂了
一个朝代的顽疾。血色的传说
被流放到古代,岩中,无辜的文人
正试图抓紧一根救命的稻草
无人可救秦皇焚书时的悲哀。只有一声喟叹
在秦岩具象成各式的风物。在秦岩
阴河逃出生天,一些文人的骸骨化身成石
守住了一个朝代的尊严
九
从河路口镇赶来,在豸山古寺化缘风雨
现在,在图腾园
一个民族的兴盛,与一柱瓠龙撑天拄地
我从白玉之上,打量江华镂刻的时光
长鼓化身成龙,飞上云天
一声龙吟遍撒大地,净化了每一个人的血脉
十
敬畏生动成一次跪拜,传说
被壁画勾勒得活色生香。此时,每一根柱子
都是一个守护者,每一个往来的人
都在盘王的注目下,激活了瑶族的基因
盘王殿俨然成了江华的图腾,或者说
盘王殿是江华每一个瑶胞的主心骨
在此洗礼灵魂,血脉也在信仰之中愈发纯粹
彼时,一道月光越过红墙,成了盘王虔诚的信徒
十一
大龙山的茂林修竹,是披在江华身上的一袭薄纱
宝镜的俨然屋舍,是光阴深处的拾遗者
置身于姑婆山,被山水写意成一粒鸟鸣
也被一峰烟色包裹,投递于云深不知处的某个角落
只有走兽飞禽各自为安。彼时,相公岭上
被风吹皱的溪水,映出了江华的第二副面孔
攀上主峰,摘星揽月。也寻一枚仙履
为一场旷世造化,跋涉千万个春秋
十二
就此睡下。等徐霞客如约而至
就此睡下。柳宗元钓雪归来,便与他对弈一场
江华被耕耘成一方仙境,被传说神化、加冕
只有人文被反复淬火
被加持于每一寸苍茫的大地上
在瑶都做一个土生土长的人
解析一个民族的秘辛。彼时,山水重新组合
风月被晾干在许多人的守望里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日子在江华落地生根
在这里,往事被时光泼墨,人们被风光写意
编辑:redcloud
作者:大赛组委会
来源:大赛组委会
本文链接:https://jianghua-wap.rednet.cn/content/2017/11/02/8503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