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在湖南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龙洞村,一批农村文艺爱好者自发结成诗社,每年推出一期名为《新村之歌》的农民诗集。
“我们诗社已编印16本《新村之歌》,作者都来自本乡本土,并且大多是农民,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我们用诗词楹联记录家事、国事和天下事,把收获和感动写在田野上。”春节前夕,69岁的龙洞诗社社长张新国说。
位于长沙西南近郊的龙洞村,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小康村”,四面环山,村内丘陵起伏,郁郁葱葱。一栋栋居民楼鳞次栉比,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通村油路干净整洁,来来往往的车辆络绎不绝。
腊月二十六,记者来到龙洞村公共服务中心。在三楼会议室内,张新国正和龙洞诗社部分骨干社员开策划会,讨论今年的诗集主题。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换届后村两委班子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72岁的龙洞诗社主编夏启宇发言时说,今年诗社要重点围绕建党百年和乡村振兴组织作者开展创作。
翻阅细品16本《新村之歌》,浓浓的家国情怀、强烈的时代气息力透纸背。
76岁的龙洞诗社创始社长张运东回忆说,2005年,村里一些诗词爱好者自发创办诗社前身“龙洞诗联小组”,在编印第一期诗集时,大伙儿一致同意起名为《新村之歌》,创作主题以乡村新风新貌为主。
在第一期诗集中,涉及龙洞村道路硬化主题的诗词作品较多,如村民张绍全就创作了一副反映村里变化的对联,上联为“龙舞云霓,公路硬化,学校装修,村部修葺,三龙改旧貌”,下联为“洞沾雨露,信息架通,农网改造,水利建成,一洞换新颜”。
“进村出村只有一条路,以前这条路可以说是稀烂的,出门‘天晴一身灰,落雨一身泥’,老百姓做梦都想修路。”张新国说,2004年,村里启动道路硬化工程,政府补助,社会各界捐资,群众筹工筹劳,一举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问题。
在当年的诗集中,不少作者还着重记录了一项与亿万农民息息相关的重大国策——2006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农业税。张运东在一首题为《浪淘沙·收割》的词中写道:“又是好年成,担担黄金,英明国策重三农。今岁不缴农田税,万户欢欣。”
在龙洞诗社2008年编印的《新村之歌》中,当年的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是农民诗人们最重要的创作主题。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2020年,龙洞诗社的农民诗人们则以笔墨致敬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抗疫英雄:义无反顾地奔赴疫区的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保供一线的基层干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民子弟兵……
“这些农民诗人用最生动的故事、最质朴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为一个小山村的沧桑巨变和一个国家的巨大飞跃,留下了带着泥土芬芳的生动注脚。”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范明献说。
来源:新华社
作者:刘良恒、史卫燕
编辑:何文件
本文链接:https://jianghua-wap.rednet.cn/content/2021/02/22/9012535.html
热门评论
打开江华融媒,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