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八年出版的《新华词典》中载:“端午,又称端阳。民间传统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相传二千多年前楚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沉。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定为节日。各地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其实关于端午节和屈原的故事传说亦多。一九六一年秋毛主席专门写了一首纪念屈原的诗《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这里,艾萧比喻小人,椒兰比喻正人君子,一跃冲向万里涛,赞喻屈原宁愿战斗而死,也不愿苟且偷生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为怀古励情现就有关档案史料和口碑相传略述一下,以记住历史故事并求教于知者。
端午由来历史久。据考,一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三闾大夫屈原,知者甚多。一说是纪念潮神、吴国丈夫伍子胥,又名伍员,为吴楚等地的习俗。一说是纪念孝女曹娥、流于浙江会稽(绍兴)一带。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则提出、端午节是祭祀龙的节日,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它的来由起源于屈原之前,“和中国人民同样古老”。近来,有学者又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夏至,由远古过年演变而来。还有学者认为,端午节源于古百越先民祭拜龙神的节日,与闻一多的提法有同有异,而今的瑶族和壮族就是古百越族之后裔。零零总总。但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还是纪念屈原说,国家和人民都乐于接受。
端午《县志》可寻踪。查江华瑶族自治县档案馆档案可知一二。清同治《江华县志》卷之十风俗节气中载:“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刻蒲结艾以辟毒,剪彩绘为符袋,小儿及室女皆佩之,造角黍以相饋遗。”,其习俗从古至今。一九九四年《江华瑶族自治县志》又续载:“端午节(端阳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药王生日,又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纪念日,故活动内容较多,家家采草药,熬水浴身,除毒防病。以雄黄泡酒,泼酒屋角墙脚,防虫蛇。以独瓣大蒜泡在雄黄酒内,或以蟾蜍口含墨锭备用,以擦疮,清肿毒。纪念屈原的活动,在农村仅保留吃”粽子“一项。县城因河面较窄,不便龙舟竞赛,改为结伴登豸山,凭江怀古,吊祭先贤。”,其文字表述总的还是清楚明白,但活动的项目似来讲全,如挂菖蒲艾,小孩额头上点雄黄酒,江华有诗曰:“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蒲剑斩妖孽,虫蛇躲无处。”
端午言辞怀屈子。其文字和故事,老百姓也爱看爱讲,如司马迁著的《史记》,中有屈原贾生列传,二0一0年四月北京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屈原故事》等等,特别值得一提是二00四年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传统礼仪》一书值得一读,其中有关于屈原故事文字较多。现抄录如下:“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楚国。曾任过左徒、三闾大夫等重要官职,主张东联齐国,西扰强秦,但楚王宠信奸佞,听信谗言,将屈原削职放逐。当屈原听说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内)被秦国攻破,他痛不欲生,于公元前二十八年农历五月初五自怀抱石头,投入滚滚的汩罗江自尽。江中渔夫闻讯前来打捞,却总不见屈原的尸身。一个老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粽子,鸡蛋扔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不再吃屈原的尸身。一个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忽然水面浮起一条晕昏的蛟龙,龙须上沾着一片衣襟。人们把这条恶龙拉上岸,剥皮抽筋,以解心头之恨,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并用雄黄抹七窍,以防蛇虫伤害。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将吃粽子、划龙舟等端午节习俗和纪念屈原巧妙地结合起来,寄托了人民对屈原的热爱与怀念,从而淡化了端午节的原有意义。到了宋代,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把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一直流传至今。唐著名诗僧文秀有《端午》诗传世:“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王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艾蒲求安康。中国几千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习俗久矣。端午古时的贴子有句:“绿艾悬门添藻彩,青蒲注酒益芬芳。”,真妙。艾蒿即艾,青蒲即菖蒲,上品神草,端午节家家户户必备之物。菖蒲艾叶挂于门框可去疫杀虫,净化空气,是上好的药材。尤其是菖蒲中的石菖蒲,生于深山老林溪流的溪石上,而一寸九节的石菖蒲更是珍中之珍。如有心,如今在江华城镇街头市场的药市地摊上可以找到,少之又少。一些传说文字也神乎其神。如《本草·菖蒲》中载:“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李白也有诗曰:“桃李新开映古查,菖蒲犹短出平沙。”清康熙时期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春秋纬运斗枢中载:“玉衡星散为菖蒲。”。端午习俗多又奇。
除上述外,就江华瑶族自治县端午节还有独特处。如五月初五为端午、还有大端午,在五月十五。端午又称瑶族医药节,到二0一七年江华在五月初五端午举办瑶族医药节欢庆活动越来越红火。沱江镇潇江湾村阴历五月十五大端午举办的划龙船,赛龙舟,吸引了境内外众多游客,别开生面, 车水马龙。
端午是神圣的节日,爱国的节日,记住端午,记住屈原,让中国端午节习俗发扬光大,服务于现在的将来。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诗璇 韩开琪
编辑:刘翥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jianghua-wap.rednet.cn/content/2022/05/27/11317449.html
热门评论
打开江华融媒,参与评论